英伟达跳票引发中国车企自研芯片热潮

   时间:2025-07-31 09:27 来源:ITBEAR作者:赵云飞

近期,国内汽车制造业遭遇了一桩令人头疼的事件,英伟达公司的“全能型”智能驾驶芯片Thor再次推迟发布,这一变动让众多国内车企措手不及。

据台积电在生产过程中发现,Thor芯片由于设计上的问题,导致良品率不尽如人意。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公开承认了这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原本计划在2024年底实现量产的Thor芯片,至今尚未通过车规级认证,据工程师估计,还需要至少四个月的时间才能正式上线。

更糟糕的是,Thor芯片的算力也从原先承诺的2000 TOPS缩减到了700 TOPS,而经过理想工程师的实际测试,其性能更是只有500 TOPS出头,这与双Orin X芯片的500 TOPS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目前,市场上宣称搭载了Thor芯片的车辆,实际上都只是“阉割版”的Thor。即便英伟达能在年底前解决所有问题,距离Thor芯片发挥出其全部2000 TOPS的算力,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此次事件对国内车企中小鹏和理想的影响尤为严重。小鹏原本计划在P7+和G7车型上搭载Thor芯片,但由于Thor的多次跳票,P7+不得不改用双Orin X芯片作为临时替代方案。而G7在发布前夕,也因为Thor的再次跳票,紧急切换为自研的图灵芯片,才得以按时发布。

然而,即便是采用了自研芯片的小鹏G7 Ultra,也并非一帆风顺。据小鹏产品经理透露,图灵芯片上的智能驾驶系统在上市时仍存在调试问题。

面对这一困境,理想汽车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自研的“舒马赫”芯片上。这款以车王舒马赫命名的芯片预计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上车,从时间上来看,相较于继续等待Thor芯片,自研芯片似乎更为划算。

英伟达此次的跳票事件,不仅让国内车企深受其害,也让他们在股市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英伟达的股价在跳票消息传出后,一度下跌超过8%,市值蒸发了2700多亿美元。然而,从黄仁勋的态度来看,他似乎并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此次事件也让国内车企意识到了自研芯片的重要性。蔚来、小鹏、理想等车企纷纷加大自研芯片的投入力度,力求在未来的智能驾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蔚来的天玑NX9031、小鹏的图灵芯片、理想的舒马赫芯片,以及华为的昇腾系列芯片,都是国内车企在自研芯片领域的重要成果。

自研芯片不仅能够让车企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还能增强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更好地优化智能驾驶模型,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同时,自研芯片还能帮助车企更好地掌控风险,避免因为外部供应商的问题而导致项目进度受阻。

虽然自研芯片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国内车企不得不走的一条路。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