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合作分论坛期间,总台央视记者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展开了一场独家对话。这场交流不仅聚焦当下机器人行业的前沿动态,更揭开了王兴兴早期科研探索的神秘面纱。
近日,一则关于王兴兴硕士论文的讨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深入挖掘后发现,早在2016年,王兴兴的硕士论文就已展现出宇树机器狗的雏形。这篇名为《新型电驱式四足机器人研制与测试》的论文,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设计规则,旨在提高机器人的能效比和运行可靠性,并详细阐述了小型电驱四足机器人XDog的完整设计方案。
面对这一发现,王兴兴在采访中首次公开回应。他透露,机器狗的创意其实早在2013年就已萌生。当时,他甚至考虑过辍学创业,但因缺乏实际成果而暂时搁置。不过,这一想法并未被遗忘,反而成为他后续科研和创业的重要方向。王兴兴表示,公司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业务布局和发展方向,早在2014年、2015年就已规划并逐步实现。
王兴兴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回忆道,2009年自己曾制作过一个小型人形机器人,但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因此,公司多年未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然而,随着近年来AI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的想象空间被重新打开,发展速度也日新月异。
谈及科技领域的创业经验,王兴兴认为,超前布局是关键。他强调,只要方向正确,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尽管起步阶段可能面临诸多困难,但这也为后来者设置了门槛,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他感慨道,这个时代对年轻人和有科技梦想的人来说非常友好。以宇树科技为例,2016年创业时,公司估值和关注度与现在相比天差地别。如今,虽然挑战更大,但机会也更多,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