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OPPO影像认知总监程卓:移动影像“人像”为核,未来或成“会打电话的相机”

   时间:2025-10-17 13:24 来源:快讯作者:任飞扬

到2025年末,全球预计将有近两万亿张照片诞生,其中超过九成由智能手机拍摄。这些充满个人色彩的瞬间,汇聚成这个时代的影像洪流。OPPO影像认知总监程卓认为,在如此庞大的影像数据中,必然存在一个核心的“公约数”,只有抓住这个不变的目标,才能集中力量攻克移动影像的核心难题。

这个“公约数”是什么?程卓给出的答案是:人像。他指出,人是一切影像的尺度。在移动影像的竞争中,许多厂商将长焦、广角等技术作为突破口,但OPPO从Find X6系列开始,就将“人像”作为核心方向。

程卓解释,要理解手机影像的发展方向,必须跳出设备本身,从摄影史的长河中寻找答案。近两百年来,摄影器材和载体不断变化,但人像始终是贯穿摄影史的基本轴线。无论是技术革新还是艺术成就,人像都占据核心地位。

他举例,影史上的经典作品,无论是《阿富汗少女》中承载民族苦难的眼神,还是战火中奔跑的女孩所代表的残酷,亦或是巴黎街头跃过水洼的诗意瞬间,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甚至在亚当斯的风景摄影中,依然能看到人类精神的烙印。

人像的背后,承载着文献价值、人文价值和情感价值。程卓认为,用“以人为本”来概括这一切最为贴切。OPPO的影像理念,已从狭义的“肖像”扩展到广义的“环境人像”,即记录群体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的具体处境。

这种趋势在OPPO影像大赛中也有所体现。程卓指出,从技术层面看,人像题材的包容性极强,就像航天发展对民用科技的促进一样,人像摄影也能推动移动影像技术的进步。

确立“人像”为核心后,OPPO进一步拆解了“好照片”的标准。程卓提出,“相机感”是影像认知团队的工作目标,并将其细分为影调、中间调和色彩三个要素。从Find X6系列开始,OPPO致力于建立正确的影调关系,让照片看起来更舒服。

Find X7系列则聚焦于“中间调”的打磨。程卓解释,中间调是照片的灵魂,它承载了故事主体。通过精细调整中间调,OPPO的影像呈现出过去手机罕见的质感。

在Find X8 Ultra上,OPPO开始攻克复杂光线下的色彩表现难题。通过丹霞原彩镜头,智能分区计算和色彩还原,OPPO在演唱会舞台光、城市夜景等场景中,实现了更真实、富有美感的色彩表现,尤其是人物肤色的准确还原。

至此,OPPO完成了影调和色彩的基础构建,但要实现“相机感”,画质仍是最大的挑战。程卓提出一个反直觉的观点:摄影初期,大家使用的是画幅远超现代设备的大画幅相机,但真正的挑战始于摄影权利的普及。

在Find X9 Pro上,OPPO搭载了与哈苏联合研发的两亿像素长焦镜头,光圈达F2.1,结合AOA主动光学校准技术,实现了硬件上的极致。算法层面,Find X9 Pro首次支持“2亿像素多帧融合计算”,直出真哈苏2亿超清照片,目标是在长焦端实现前所未有的解析力。

广角主摄则首次搭载第四代传感器曝光技术,支持“瞬时三曝光”,显著增强了动态范围和抓拍能力。强大的硬件基础上,OPPO推出了LUMO超像素引擎,实现5000万像素8K超清照片直出,并在小红书上首次支持4K超清实况照片。

清晰是画质的骨架,色彩还原则是血肉。Find X9系列带来了第四代色彩还原方案,丹霞色彩还原镜头扩展到全系列机型,尤其在低色温、大面积纯色等场景下,带来前所未有的色彩准确性。

程卓认为,OPPO并非要让手机完全取代相机,而是汲取相机百年沉淀的养分,结出属于移动影像时代的果实。这个果实,就是计算摄影。

计算摄影是移动影像的独属道路。程卓指出,手机在光学层面受限,但拥有算力强劲的芯片,让计算摄影成为可能。过去,计算摄影因过度锐化、提亮而饱受诟病,OPPO的解法是为算力套上审美的缰绳,用审美牵引技术的发展。

OPPO的方式是“修内功”:深入研究经典胶片,拆解光影响应曲线和色彩科学,将这些美学规律“翻译”成算法语言。Find X6系列的影调、Find X7系列的中间调,以及备受欢迎的胶片风格,都是由此而来。

在Find X9系列上,OPPO用强大的算力与算法,为更高画质提供可能。这种“审美先行”的工作模式,让OPPO在影像传承上展现出长期主义。

程卓形容自己和影像认知团队的角色像指南针,为计算摄影指明方向,让计算隐于无形,让摄影重回中心。计算摄影成为OPPO的审美载体,将成熟的影调、健康的色彩与优秀的画质打包成方法论,让用户按下快门就能得到好照片。

采访最后,程卓提到移动影像的三大痛点:画质、复杂光线和长焦。他指出,画质的痛点源于器材小型化,手机仍在这条路上斗争;复杂光线背后是新元器件研发与计算摄影的难题;长焦则涉及机身设计、防抖性能与焦段设置的权衡。这三者是构成“相机感”的基石,也是OPPO选择“人像”作为核心的原因。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