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优化产能结构:关停旧厂整合资源,自研EUV光罩薄膜谋突破​

   时间:2025-09-12 03:39 来源:ITBEAR作者:顾青青

全球半导体制造龙头台积电近日启动大规模产能结构调整,宣布将逐步退出氮化镓(GaN)代工业务,同时推进8英寸晶圆厂整合计划,并加速自研极紫外光(EUV)光罩薄膜的量产进程。这一系列战略调整旨在应对先进制程成本攀升压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自主性,巩固其在7纳米及以下制程领域的领先地位。

根据内部规划,台积电将关闭新竹科学园区运营超过三十年的6英寸二厂,并对新竹地区的三座8英寸晶圆厂(Fab 3、Fab 5、Fab 8)实施整合。此次调整涉及约30%的厂区员工,其中部分人员将调往南部科学园区及高雄厂区,以缓解北部厂区人力过剩问题。公司管理层透露,此举预计每年可节省数亿美元的运营成本,同时提升整体产能利用率。

在旧厂改造方面,台积电制定了差异化转型方案:6英寸厂区将转型为CoPoS面板级封装生产基地,重点服务先进封装需求;8英寸厂区则承担更关键的技术突破任务——量产自主研发的EUV光罩薄膜。这种保护膜覆盖在光刻光罩表面,可有效阻挡微粒污染,对维持7纳米以下制程的良率至关重要。此前,行业普遍采用透光性与稳定性欠佳的有机材料薄膜,导致晶圆厂不得不频繁更换光罩,既增加成本又延长生产周期。

台积电技术团队研发的新型无机材料薄膜,在透光率与耐热性方面实现显著提升。经内部测试,该薄膜可使EUV光刻机的有效工作时间延长30%以上,同时将光罩更换频率降低50%。这项突破不仅有助于提升先进制程的良率,更可减少对ASML等设备供应商的依赖。目前全球EUV光罩薄膜市场长期被日本信越化学等企业垄断,台积电的自研产品有望打破这一格局。

行业分析指出,台积电的战略转向与半导体产业现状密切相关。过去十年间,该公司在先进制程领域投入超千亿美元,但随着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单纯依靠制程缩小的收益逐渐递减。以EUV光刻机为例,单台设备价格达1.5亿美元,最新High-NA版本更超过3.5亿美元,且核心设备供应被ASML独家掌控。在此背景下,台积电选择放缓High-NA设备采购,转而加强关键配套技术的自主研发,这种"技术补强"策略正在重塑行业竞争规则。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台积电目前占据全球EUV光刻机总装机量的65%,但其先进制程成本仍比竞争对手高出18%-22%。通过量产自研EUV薄膜,预计可使单片晶圆生产成本降低4%-7%,这对维持其技术溢价具有重要意义。公司财务部门表示,相关技术成果将在2026年第二季度开始贡献营收,有望带动毛利率提升1.2-1.8个百分点。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