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生态战略新章:“硬件变现”为引,共筑算力时代生态共荣路

   时间:2025-10-15 00:52 来源:快讯作者:钟景轩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生态体系的构建能力已成为科技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华为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者,其生态战略的调整与深化正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从通信设备到终端产品,再到ICT全栈能力,华为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生态建设始终是贯穿业务版图扩张的主线。如今,随着计算业务成为战略重心,华为正通过双轨并进的生态策略,重塑算力时代的产业格局。

通用计算与AI计算的双轮驱动,构成了华为计算生态的独特路径。在成熟度较高的通用算力市场,鲲鹏生态采取"自下而上"的构建方式,聚焦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的适配与繁荣。通过与7000余家合作伙伴的深度协作,鲲鹏已孵化出超2万个解决方案,openEuler操作系统部署量突破千万套,形成横跨政企、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的自主创新产业链。这种"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的模式,既保障了产业链安全,又通过主板、模组等标准化组件,助力合作伙伴推出300余款数据中心产品与80多款边缘设备。

面对仍处于快速迭代期的AI算力市场,昇腾生态则选择"自上而下"的突破路径。针对大模型训练对算力密度、能效比及异构协同的严苛要求,昇腾构建了覆盖AI框架(MindSpore)、编译栈(CANN)到算子库的全栈体系。其384超节点产品累计部署量突破300套,服务20余家行业客户,成为大模型基础设施的首选方案。在基础软件层面,昇腾将开发环境全面迁移至开源社区,累计接收开发者26万行代码贡献,参与50余个开源项目,形成"软硬协同"的智能计算生态。

生态开放策略的深化,折射出华为对产业规律的深刻认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昇腾计算产业发展峰会上明确提出"坚持硬件变现"的战略转向。这一决策源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互联网等行业客户希望获取更底层的芯片与软件栈技术,以充分释放算力价值。面对"完全开源可能削弱竞争力"与"有限开放难以满足需求"的两难选择,华为最终决定彻底开放软件栈,通过超节点、集群等硬件产品的规模化销售,实现商业价值的闭环。"我们不做大模型公司,也不做应用公司,而是扎扎实实做好基础设施。"徐直军的表态,揭示了华为在生态定位上的清晰边界。

在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上,华为展现出战略定力。面对CUDA生态的市场主导地位,华为选择完全不兼容的技术路线,打造全栈自主的MindSpore开源生态。"如果投入巨资兼容CUDA,不仅技术迭代受制于人,更可能面临生态断供的风险。"徐直军强调,华为的计算体系已实现完全脱离西方技术依赖,这种"短期痛苦换长期主动"的选择,体现了对产业安全的前瞻性布局。

生态繁荣的背后,是华为对技术演进趋势的精准把握。在通用计算领域,鲲鹏生态通过持续开源BoostKit、高性能计算框架等工具,培养数十万专业技术人才,服务政务、金融等行业的核心业务系统。在AI计算领域,昇腾生态围绕预训练、后训练等场景推出创新解决方案,实现多模态训练性能2.8倍提升,支持百万级上下文输入。这种"硬件定义边界、软件创造价值"的生态哲学,正在重构算力时代的产业竞争规则。

从封闭到开放,从竞争到共生,华为的生态战略转型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在算力成为核心生产力的时代,生态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释放技术能力、汇聚产业力量,华为正在证明:真正的商业价值,不仅源于硬件产品的销售,更来自生态共荣带来的长期红利。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