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领域关于国内互联网巨头加速自研AI芯片的动态引发广泛关注。据外媒报道,阿里巴巴与百度已逐步将自主研发的芯片应用于旗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过程,这一转变标志着国产芯片在AI核心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阿里巴巴方面,自今年初便开始在轻量级AI模型训练中部署自研芯片。8月底《华尔街日报》披露,该公司正在研发一款针对AI推理任务的新一代芯片,该产品已进入测试阶段,其架构设计兼容英伟达技术标准,旨在填补国内市场对高性能AI芯片的需求缺口。
百度的技术突破更为显著。其自主研发的昆仑芯P800芯片已进入文心大模型新版训练体系,这款芯片不仅满足百度内部需求,更获得外部客户的批量采购。8月21日昆仑芯官方公告显示,在中国移动2025-2026年度AI计算设备集采中,基于自主技术的AI服务器在"类CUDA生态"三个标段分别斩获70%、70%、100%的份额,中标金额达十亿元级别,创下运营商市场国产芯片最佳战绩。
全球科技巨头的布局呈现相似趋势。OpenAI与博通合作开发定制芯片的消息得到证实,后者在财报会议中透露获得第四家主要客户百亿美元订单,业界普遍认为该客户指向OpenAI。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云服务商同样加速自研芯片部署,其中谷歌TPU芯片已进入第三方数据中心市场,直接与英伟达形成竞争。
资本市场对技术突破作出积极回应。受自研芯片应用消息刺激,阿里巴巴与百度港股股价早盘显著高开,截至当日收盘,阿里巴巴-W(09988)上涨5.44%至151.1港元,百度集团-W(09888)涨幅达8.08%报115.1港元。这场由头部企业主导的技术变革,正在重塑全球AI芯片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