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光伏行业前沿技术的国际盛会在浙江义乌圆满落幕。全球BC技术创新峰会暨第14届bifi PV workshop吸引了来自全球光伏领域的顶尖企业、科研机构及6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BC技术的创新突破与产业生态构建。此次峰会由爱旭股份与德国康斯坦茨国际太阳能研究中心(ISC Konstanz)联合主办,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刘译阳出席并致欢迎辞。
作为光伏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学术平台之一,bifi PV Workshop自首届在德国康斯坦茨举办以来,已先后在法国、日本、美国、荷兰、土耳其、卡塔尔等地留下足迹。2024年珠海站之后,本届峰会再度落地中国,选址全球领先的BC电池组件量产基地——义乌,标志着BC技术进入规模化应用与生态共建的新阶段。
BC技术因其接近单结晶硅电池理论极限的转换效率,被视为单结晶硅时代的终极解决方案。爱旭股份于2021年率先发布ABC技术,并实现N型BC电池的GW级量产。其全系列产品覆盖分布式、地面及水面电站场景,凭借高功率、高安全、高颜值等特性,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刘译阳在致辞中强调:“以BC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契合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向。爱旭通过无银金属化等底层工艺突破,实现了量产效率与良率的双重领先。”
ISC Konstanz创始人Radovan Kopecek在峰会上展望了BC技术的广阔前景。他指出,随着BC组件量产效率已达25%,预计2026年光伏行业将因效率持续提升迎来重大变革,BC组件有望在2027至2028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在主题演讲中进一步提出,光伏产业正从供给侧主导转向需求侧主导的价值竞争时代,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差异化需求。他透露,爱旭计划将组件量产效率从当前的25%提升至2026年的26%,并在14年后达到35%,这一目标需全产业链协同努力。
圆桌讨论环节以“BC技术:未来已来,正当其时”为主题,爱旭首席科学家王永谦、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院长童洪波等专家围绕技术优势与路径展开深入交流。TaiyangNews联合创始人葛珉主持讨论时指出,BC技术的颠覆性创新需全产业链协同,从材料、设备到应用场景均需突破传统框架。
峰会期间,30场主题演讲覆盖BC技术全链条,来自隆基绿能、协鑫科技、帝尔激光等企业的技术代表,以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机构的学者,系统剖析了设计、生产、检测等环节的创新方向。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沈辉表示,BC技术的推广将推动光伏行业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向演进。
在首日晚宴上,TÜV莱茵向爱旭、隆基颁发“组件级抗起火风险”认证证书。测试显示,BC组件在高温遮挡环境下表面温度更低,防起火性能显著优于传统产品,为电站安全运行提供保障。这一认证进一步印证了BC技术在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的领先地位。
与会嘉宾还参观了爱旭义乌智能化工厂,见证了ABC电池及组件的高效生产流程。目前,爱旭ABC组件已连续33个月位居TaiyangNews全球量产效率榜首,满屏组件量产交付效率超25%,通过阴影优化、低衰减等技术特性,满足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陈刚强调:“客户需求是开拓市场的核心,爱旭将以技术领先性为客户创造增量价值。”
此次峰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全球光伏产业在技术协同与生态共建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作为联合主办方,爱旭股份表示,未来将携手产业链伙伴,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共同推动BC技术普及,提升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加速零碳时代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