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科技博主在社交平台与网友互动时,透露了关于手机生物识别技术的最新动态。针对新一代产品是否采用自研算法的问题,该博主明确表示,指纹识别模块早已使用自主研发的算法体系,而3D人脸识别技术则采取"模组自主调试"模式——品牌方直接采购核心组件后自行完成系统整合,此举导致供应商仅能通过销售零部件获利,无法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在回应3D人脸识别技术商用时间表时,博主透露国际头部厂商正在推进相关研发,但首代产品可能不会采用全屏下设计。这一表述引发业界对技术迭代路径的猜测,有分析认为初期方案或将采用局部屏下与前置结构光结合的方式,逐步向完全无开孔形态过渡。
此前行业爆料显示,某年度旗舰机型(据推测为华为Mate 80系列)的3D人脸识别系统将实现全面国产化。供应链消息指出,该方案涉及元件模组、发射器、接收器等关键部件均由国内顶级厂商提供,且采购规模达到千万级。若消息属实,这将是国产3D结构光技术首次在高端旗舰机型实现全系标配。
面对品牌方深度介入系统调试的产业趋势,某供应链企业代表在社交平台半开玩笑地留言:"现在连汤都喝不上了"。这种调侃背后,折射出手机产业链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从传统的方案采购模式,转向品牌方主导技术整合的新阶段。











